top of page
市场楼上的灵魂出口

陈静

2024年11月22日

早上十点,帕多瓦的理性宫(Palazzo della Ragione)正是热闹时候,这座石头宫殿两侧的水果广场(Piazza della Frutta)和百草广场(Piazza delle Erbe)包围着这个城市的心脏,带轮子的木质摊位卖水果、蔬菜,白色的小货车装满衣服、布料,眼睛还来不及看,鼻子已经被吸引到深处——宫殿底层是一条窄长的室内市场,可以买到生肉、火腿、奶酪、香料、腌菜、咖啡,百般滋味,代代相传,从八个世纪前一直喂养着这座威尼斯隔壁小城的居民。


奇妙的是,从卖肉和熟食的市场走上宫殿二楼,就来到了小野洋子在秋天开幕的展览《Ex It》,楼上空间忽然显得圣洁而冷清。如果你不知道即将会看到什么,那么你会获得和艺术家在1997年第一次走进这里类似的体验:“一个巨大的空间出现在我的面前,就像一个舞厅。”然而同行的人告诉她,这里可不是舞厅,是行刑的大厅——其名直译就是“大厅”(il Salone),楼下的市场叫“大厅楼下”(Sotto il Salone),这座建于1218年的理性宫最初的功能是司法机构,正是由于附近商业活动的增加,政治权力开始干预,经济基础的确决定了上层建筑。


那么,“行刑的大厅”是什么样子的?类似于费德里科·费里尼 1969 年的电影《爱情神话》开头,一个奴隶的手被砍掉,而周围观众拍手叫好的画面吗?不,比那还要奇幻,甚至美轮美奂:这个中世纪大厅长 81.5 米,宽 27 米,高 24 米,是欧洲现存最大的楼上大厅,四周墙上布满了最初由乔托·迪·邦多内创作的寓言壁画,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灵感来自科学和占星寓言,以及从当时的知识分子那里汲取的先进思想,表现了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这些壁画至今看来讳莫如深,相信民风淳朴的中世纪人也都为之敬畏,但它们更有一些实际功能:当中夹杂着许多大块的动物壁画,是因为当时文盲非常普遍,被传唤到法庭的人会收到一张带有动物图案的卡片,负责审判的法官便坐在对应的动物壁画下,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找到他们。


在这个富丽堂皇的大厅进行审判并不奇怪,自古以来公开行刑一向有表演的成分,如米歇尔·福柯所说,“一种公共景观”,既彰显权力,又教化百姓。大厅角落保存的一张黑色石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近历史的时刻,它叫“耻辱石”(Pietra del Vituperio),中世纪时放在大厅中央,用来公开羞辱无力偿债的债务人,他们被迫只穿着内衣坐在石头上,重复三遍:我放弃我的财产,从此被驱逐出城。另外,以前大厅还有一条悬空通道,方便直接将犯人运往附近的监狱。有多少死亡被墙上的璀璨星座、圣人和动物见证,我们不得而知。


“死亡”这个关键词像一道闪电,连接了一个几乎一生都在面对死亡的东亚女人和辽远异国的不幸历史,电光石火间,小野洋子萌生了一个想法:“我看到房间里堆满了很多很多男人、女人和小孩的棺材。最终,每一个棺材里都长出了树木,树木变成了森林,周围有鸟儿在歌唱……我开始哭泣。这件作品就是这样诞生的。”


是的,在被包围整个大厅的壁画震慑之后,你才回过头来注意到那些朴实无华的木头盒子,它们的体积分明占据了大厅中央,却和周围的装饰相比几乎隐形。直到走近它们,你听到鸟叫,闻到木头的味道,然后发现,每一个盒子都是棺材的形状,整整一百具,大大小小薄薄的木头棺材,三三两两或独立地放在地上,每一具都打开一个小口,从里面长出一颗橄榄树,纤细而挺拔。这里几乎是一片室内的橄榄树林,它们是生命的延续,(象征性地)以遗体为肥料,春风又生,生生不息,有朝一日或许将成为楼下市场卖的橄榄油的母亲。


这就是《Ex It》,整个展览就是这样一件装置。小野洋子在展览介绍中叙述道,“这是每个种族、每个国家的记忆。这是种族灭绝的记忆:痛苦、恐怖和救赎。我想,死者希望我们记住。我们的眼泪将有助于治愈记忆。”最初一无所知的观众在读到艺术家的文字后发出了低声的惊叹,穿梭在橄榄树林中,无数灵魂掠过,穿堂风吹起一阵悲凉。尽管大多时候死亡不可避免,但有时候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不公义的死亡,比如战争。尤其是在无数神圣目光的注视下,你难免会感到困惑和失望。有时候在这个世界,你确实很需要一个“出口”。


小野洋子同时是一个很风趣的人,这件作品还带有一丝黑色幽默地与这个代表“公正”的空间进行着博弈。空中的鸟鸣实则是从音箱里传来的,小鸟不会飞上这里,为了保护理性宫免受鸟粪攻击,建筑上安插了大量铁钉防止鸟类接近。多年来,《Ex It》在世界各地进行展出,一百具棺材根据不同的地域长出不同树木,与不同的空间形成对话,例如,2015 年在北京林冠艺术基金会长出的是“岁寒三友”:松、竹、梅;2022 年它们被放进立陶宛银行,当时的策展人 Jon Hendricks 解释,小野洋子并不想明确地告诉观众应该在这件作品中看到什么,或者它暗示了什么样的灾难。就像她所有的作品一样,留给观众无边的想象。


不免俗地,在许多人的认识中,小野洋子的名字后面始终紧跟着“约翰列侬的遗孀”,但她说,“我从来没觉得我是一个寡妇,我觉得我是一名战士。我们一直在为自由、正义和自我表达而战,他在战场上倒下了,我必须继续前进。我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我必须继续前进。”因为死去的爱人是一个摇滚巨星,这个女人的失去变成了一件被世人反复咀嚼的八卦,但在没人关心的地方,在他们曾经一起生活的公寓里,她独自和痛苦作战,和每一个失去至亲的人一样,这种事不会因为经历过而更容易承受。作为一个在地球上活了 91 年的女人,她遭遇过二战,抗议过越战,她是一个幸存的人,至今还在为社会议题发声,尖叫着呼吁和平与爱。她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以‘给予’为基础的,一种完全的给予。”她相信,给予能够治愈。


据小野洋子回忆,她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在避难期间诞生的。二战期间美军开始轰炸东京,小野家的孩子们被疏散到乡下,他们的母亲有一个天真的想法,认为这是一个接触大自然的好时机,于是买下了一座农舍,但没看过房子,结果到了乡下发现它才建了一半,孩子们只能靠乞讨和以物易物换取食物。当时小野洋子的哥哥非常沮丧,因为实在太饿了。于是洋子说,让我们一起准备晚餐吧,你想吃什么?哥哥说,冰淇淋。她说,好,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的冰淇淋。就这样,他们吃了一顿“概念晚餐”,哥哥玩得很高兴。当时小野洋子就意识到,仅仅通过想象,人们就能快乐。


如柏拉图的寓言,洞穴中出现了一道光,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太阳。艺术家应该是这样的存在。


时隔近三十年,《Ex It》回到了它诞生的地方,星移斗转,世界并没有改变太多。这件作品诚然转译了一场持续发生的灾难,其中却也蕴藏着希望,这种希望依靠自己的意志存在。小野洋子曾说,“现在的我正是由过去那些可怕的事情组成的。以前我一直觉得这糟透了,但现在想起来,我发现这是一件幸事。”宇宙诞生自爆炸,腐败物变成沃土,生命如此有弹性,人脆弱又顽强,靠着一点念想又能活下去。


通往出口,走下楼梯,世界不由分说地切换场景,正午市场的气氛高昂,你重新具体地感受到“活着”,真好。闹哄哄的人群,热乎乎的食物,摊位前一双双有所渴望的眼睛,还有食肆之外五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正耐心等候着承受各种生命尾声的重量。在这一切之中,有一种才不管你经历了什么先填饱肚子再说的活力,顿时你也有了类似看完《战争与和平》之后珍惜着吃每一颗土豆的感激,毅然决然投向意大利饺子温厚的怀抱。



 

◾️ 关于作者

陈静,读杂书的前编辑,现就读意大利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研究。喜欢采访和问为什么,还喜欢漂亮衣服、很高的树、走很多路,想当一颗滚石,搭起桥梁是我的一点小功能。

Related 相关
市场楼上的灵魂出口
bottom of page